戊二醛(GA)
说明:目前我国使用的戊二醛消毒剂剂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2%碱性戊二醛溶液:在2%戊二醛水溶液中加入0.3%碳酸氢钠而制成。由于戊二醛一经碱化,稳定性明显降低。故近年来国内生产戊二醛水溶液时,按比例配以碳酸氢钠装在小塑料袋内,使用前将其放入戊二醛水溶液中,使其变成碱性戊二醛,其pH在7.5以上。②2%强化酸性戊二醛:在2%戊二醛水溶液中加入0.25%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而制成。稳定性强增加。pH在5.0左右。其缺点是杀芽胞作用不及碱性戊二醛,且对金属有一定腐蚀性。③2%中性戊二醛:将2%强化酸性戊二醛溶液用碳酸氢钠调pH至7.0而制成。其优点是具有类似于碱性戊二醛的杀芽胞作用,又具有酸性戊二醛的稳定性。应用范围:戊二醛主要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灭菌和消毒,其优点是高效、广谱,对消毒物品损害小,使用方便,消毒效果可靠。注意事项:①戊二醛对人有毒性,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若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干净。②戊二醛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③强化酸性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再加防锈剂(亚硝酸钠)充分混匀。④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洁净、密闭,使用前应先经灭菌处理。⑤在20~25C温度条件下,加人pH调节剂和亚硝酸钠后的戊二醛溶液连续使用时间应不超过14天。⑥目前戊二醛使用中存在一些缺点,如:①灭菌时间长,灭菌一般要达到10个小时;②戊二醛消毒液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支气管炎及肺水肿;③灭菌后的医疗器械需用无菌水充分冲洗后使用。建议条件允许的可以升级使用其它更加便捷、有效、安全的产品。02过氧乙酸(PAA)说明: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高效、快速杀菌作用。应用范围:可用于诊疗器材、环境表面、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缺点是不稳定易分解,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很强的腐蚀和漂白作用。注意事项:过氧乙酸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远离可燃物质。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12%时不应使用。稀释液应现用现配、使用时限不超过24小时。接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不慎溅人眼中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03邻苯二甲醛(OPA)说明:邻苯二甲醛是一种新型的醛类消毒剂,具有高效、低腐蚀、刺激性小、使用浓度低等特点。作用原理是通过消毒剂内酶基与氨基酸,蛋白质和微生物一些其它成分的氨基酸基因发生交联反应而将微生物杀死。对细菌繁殖体、真茵、分枝杆菌、病毒和细菌芽胞等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应用范围:主要用于诊疗器械的浸泡清毒,尤其适用于内镜消毒。注意事项:影响杀灭微生物效果的因素包括:pH值、温度、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复配成分和剂型的影响。消毒液连续使用应不超过14天。04含氯消毒剂说明:含氯消毒剂是一类以次氯酸为杀菌因子的消毒剂总称,包括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应用范围:含氯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胞都有较强杀灭作用,属于高效消毒剂。注意事项:影响含氯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的因素包括:浓度和作用时间、温度、pH、有机物等。含氯消毒剂应置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配制时,应做好个人防护。05二氧化氯说明及应用范围:使用方法为环境、物体表面、地面(细菌繁殖体污染)~mg/L浸泡、擦拭30分钟;环境、物体表面、地面(结核分枝杆菌污染)~0mg/L浸泡、擦拭30分钟;软式内镜,~mg/L清洗消毒机或手工浸泡3~5分钟;空气,气溶胶喷雾器mg/L,20~30ml/m3,30~60分钟。注意事项:①对部分金属有腐蚀性。②有机物污染对其杀菌效果影响很大,消毒前应确保物体表面、诊疗器械彻底清洁。③稀释液应现用现配,使用时限≤24小时。④活化率低时产生较大刺激性气味,宜在内镜清洗消毒机中使用。06过氧化氢说明及应用范围:物体表面,3%擦拭30分钟;空气,气溶胶喷雾器3%,20~30ml/m3,60分钟或遵照产品说明书。注意事项:①对金属制品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②喷雾时应做好个人防护。07乙醇说明及应用范围:诊疗器具,70%~80%浸泡、擦拭≥30分钟。注意事项:①易燃,不宜大面积使用,常用于体温计、听诊器。②不应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严重污染表面的消毒。③对细菌芽孢和亲水类病毒效果较差。08酸性氧化电位水(AEOW)说明及应用范围:(1)消毒供应中心手工清洗后的器具和物品灭菌前的消毒,有效氯60±10mg/L、pH2.0~3.0、氧化还原电位≥1mV流动冲洗浸泡2分钟。(2)物体表面、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同上述流动冲洗浸泡、内镜清洗消毒机3~5分钟。注意事项:①在存在有机物的情况下,消毒效果会急剧下降,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器械。如污染较重,应增加冲洗次数,延长清洗消毒时间。②生成后尽早使用,尽量现制备现用,室温下保存不超过3天。③长时间排放可造成排水管路的腐蚀,故应每次排放后再排放少量碱性还原电位水或自来水。④每次使用前,应在使用现场酸性氧化电位水出水口处检测pH、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效氯浓度,检测数值应符合指标要求。09季铵盐类说明及应用范围:环境、物体表面、地面0~mg/L浸泡、擦拭、拖地15~30分钟。注意事项:①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洗衣粉等合用,也不宜与碘、过氧化物同用。②低温时可出现浑浊或沉淀,可加温。③对细菌芽孢、亲水类病毒无效,单链季铵盐类对结核杆菌无效。10柠檬酸说明及应用范围: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常用作为食品添加剂,也是重要医药工业原料。适用于血液透析机的消毒。注意事项:柠檬酸在80℃热力下具有良好的杀灭细菌芽胞的作用,可有效杀灭血液透析机管路中污染的细菌芽胞。四消毒剂质量监测消毒剂染菌量采样检测。五消毒剂使用常见答疑1)皮肤消毒剂涂在皮肤上就能消毒吗?当然不是!皮肤消毒必须遵循规范流程,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才能真正达到消毒作用。还要注意:①彻底的清洁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②正确的消毒浓度。③正确的消毒涂擦方式。④消毒剂足够的作用时间。⑤消毒剂在有效期内使用。2)消毒剂使用中要注意哪些方面?化学消毒剂因本身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会对医务人员、患者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日常使用中要注意:①任何消毒剂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浓度、作用时间等应遵循产品说明书,不应用于说明书以外的范围。②使用皮肤、黏膜消毒剂时应常用消毒剂解析
年4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进一步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付强主任再次强调做好清洁消毒,人物同防、三防融合,建立行为屏障,选择合适的消毒用品和方法,做到“五要六不”,进一步巩固我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效,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现将常见消毒剂性状、使用及管理归纳如下,供大家学习和使用时参考。一消毒剂定义、分类及基本概念(一)消毒剂(disinfectant)是指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试剂。包括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1、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disinfectant)指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2、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disinfectant)指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3、低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disinfectant)指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目前国际常用2个单词表示消毒剂。Antiseptic是指用于有生命的人和动物的消毒剂,一般翻译为人用消毒剂,即常用皮肤黏膜消毒剂。Disinfectant是指用于无生命的硬质表面和物品的消毒剂,为了与皮肤黏膜消毒剂区分,该词译为物用消毒剂,即环境物体表面、医疗器械消毒剂。(二)在我国,人用消毒剂与物用消毒剂的区分要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中使用范围进行判断。有的消毒剂使用范围既包括人用又包括物用。我国人用消毒剂还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药品(药准字)进行管理。(三)消毒剂的使用浓度:是指消毒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原液即没有稀释的消毒剂成品,其浓度为该消毒剂产品说明中所指的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切勿将原液的浓度错误地当做%的浓度进行稀释使用。(四)消毒剂的作用时间:是指消毒剂与消毒对象直接接触的时间,即指从使用消毒剂到消毒剂完全干燥所需时间。为确保消毒作用时间,消毒剂的使用量应足够,确保湿式涂擦整个消毒区域。二常用于人体皮肤、黏膜的消毒剂(一)人用消毒剂,指主要用于消毒人体完整和破损皮肤、黏膜的消毒剂。1)皮肤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人体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2)黏膜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口腔、鼻腔、阴道及外生殖器等黏膜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并达到消毒要求。(二)完整皮肤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包括醇类、碘类、胍类、季铵盐类、酚类、过氧化物类等及其复方消毒剂。酚类由于不易降解,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现被逐步淘汰。黏膜常用消毒剂包括聚维酮碘(碘伏)、葡萄糖酸氯己定、醋酸氯已定、季铵盐类等。尤其是氯己定(洗必泰),研究表明用其进行皮肤消毒或者全身擦浴可以有效地预防手术切口感染、获得性多重耐医院感染(参考《SIFIC医院感染防控用品使用指引》:P76页表述)。01醇类消毒剂(医用酒精)作用原理:破坏蛋白质的肽键,使之变性;侵入菌体细胞,解脱蛋白质表面的水膜,使之失去活性,致微生物新陈代谢障碍;溶菌作用。常用种类:有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或两种成分的复方制剂,最常用的为70%~80%乙醇(体积分数)。应用范围:穿刺部位皮肤:70%~80%乙醇擦拭2遍,作用3分钟。注意事项:①对乙醇过敏者慎用。②不适用于黏膜或较大创面消毒。③易燃,忌明火。④易挥发,使用时注意用量,以保证作用时间。⑤存放位置应适当,避免被人饮用。02含碘类消毒剂作用原理:碘能很快穿过细胞壁,氧化破坏病原体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的基结合而使其变性沉淀。1)碘伏(聚维酮碘)说明及主要成分:由碘和表面活性剂通过络合方式而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又叫络合碘。它保留了碘的杀微生物性能,克服了碘酒或碘酊的黄染性、刺激性及碘的不稳定性等不足。聚维酮碘种类多,不同的聚维酮碘,从理化特性到消毒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①穿刺部位皮肤:0.45%~0.55%聚维酮碘擦拭2遍,作用时间不少于2分钟。②手术部位皮肤:0.45%~0.55%聚维酮碘擦拭2遍,作用时间不少于2分钟。③烧伤创面:0.45%~0.55%聚维酮碘涂擦或冲洗,作用时间2分钟。④口腔黏膜:0.1%~0.2%聚维酮碘涂擦,作用时间2分钟。⑤伤口消毒:0.1%~0.2%聚维酮碘涂擦或冲洗,作用时间2分钟。⑥阴道黏膜:0.05%聚维酮碘冲洗,作用时间2分钟。注意事项:①对碘有过敏史者禁用。②烧伤面积大于20%时勿用。③稀释液不稳定,宜在使用前配制,且在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④消毒后应待其干燥后再使用电刀等带电设备,避免灼伤皮肤。⑤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2)碘酊(碘酒)说明及有效成分:以碘和乙醇为主要有效成分,一般有效碘为18.0~22.0g/L,乙醇为45.0%~50.0%。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①穿刺部位皮肤:原液涂擦2遍,作用1~3分钟,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②手术部位皮肤:原液涂擦2遍,作用1~3分钟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注意事项:①对碘、乙醇过敏者禁用。②不适用于破损皮肤以及黏膜消毒。③避免接触二价金属制品。④不得与碱、生物碱、水合氯醛、苯酚、硫代硫酸钠、淀粉、鞣酸同用或接触。⑤不能大面积使用,以防碘大量吸收而出现中毒。⑥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以防降低消毒效果。3)复方聚维酮碘消毒液(安尔碘)说明及有效成分:以有效碘和醋酸氯己定为主要有效成分,有效碘为0.45%~0.57%(w/v),醋酸氯己定为0.09%~0.11%(w/v)。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①手术及注射部位、外科手、手术部位皮肤、外伤创口及会阴部黏膜:原液擦拭2遍,作用3分钟。②烧伤、创面:原液稀释10倍,即有效碘为0.05%(w/v),涂擦或冲洗,作用3分钟。③口腔黏膜:原液稀释10倍,即有效碘为0.05%(w/v),含漱,作用3分钟。④阴道黏膜:原液稀释20倍,即有效碘为0.%(w/v),冲洗,作用3分钟。注意事项:同聚维酮碘。03双胍类消毒剂(洗必泰)作用原理:聚六甲基双胍分子的胍基聚合构成正电性,易被带负电的细菌或病毒吸附。从而紧紧缠绕微生物体,抑制细菌或病毒的分裂功能,使其丧失繁殖能力,加之聚合物形成的薄膜可堵寒细菌或病毒的呼吸通道使其迅速窒息死亡。常用氯己定(洗必泰)水溶液,有效成分以醋酸氯已定为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为4.0~4.5g/L。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①皮肤:原液直接喷雾或涂擦,作用3~5分钟。②皮肤创面:原液擦拭或冲洗,作用3~5分钟。③口腔黏膜:原液含漱,作用3~5分钟。④阴道黏膜:原液冲洗,作用3~5分钟。注意事项:①不应与肥皂、洗衣粉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或前后使用,亦不可与碘酊合用。②偶见过敏反应或口腔黏膜浅表脱屑,③长期使用能使口腔黏膜表面和牙齿着色,舌苔变黑,味觉改变,咽部烧灼感,停药后可恢复。④与铁、铝等金属物质产生反应,禁忌使用金属制品容器配制。⑤冲洗消毒时,若创面流液过多,应延长冲洗时间。04季铵盐类(新洁尔灭)作用原理:灭活产能酶,使重要细胞蛋白发生变性,并且使细胞膜破碎。1)苯扎溴铵有效成分:以苯扎溴铵为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为5%。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①皮肤:原液稀释50倍,即浓度为0.1%溶液。②黏膜:原液稀释倍,即浓度为0.01%溶液。2)单、双链复方季铵盐类有效成分:以单、双链复合季铵盐为主要有效成分,单、双链复合季铵盐活性物含量为1.15~1.35g/L。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①皮肤:原液擦拭,作用3~5分钟。②黏膜:原液擦拭或冲洗,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注意事项:①不得用塑料或铝制容器贮存。②低温时可能出现混浊、沉淀,可置于温水中加温,振摇溶解后使用。③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④对苯扎溴铵溶液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⑤不得与肥皂或其他合成洗涤剂并用。⑥局部消毒时勿与碘酊、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磺胺粉等并用。05过氧化物类1)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作用原理:通过产生破坏性的羟自由基,作用于脂质膜、DNA和其他必不可少的细胞成分从而产生抑菌与杀菌作用。有效成分: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为3.0%~3.5%。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①皮肤:原液直接擦拭,作用3~5分钟。②口腔黏膜:原液口腔含漱,作用3~5分钟。此外还适用于化脓性外耳道炎和中耳炎、文森口腔炎、齿龈脓漏、扁桃体炎。注意事项:①稀释液不稳定,临用前配制。②配制溶液时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相混合。③过氧化氢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④对角质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低浓度就可以抑制角质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不应用于伤口冲洗或消毒。⑤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即时用清水冲洗。⑥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⑦高浓度对皮肤和黏膜会产生刺激性灼伤,形成一疼痛“白痂”。连续应用漱口可产生舌乳头肥厚,属可逆性。⑧用于灌肠时,若浓度≥0.75%可发生气栓或(和)肠坏疽。2)高锰酸钾(PP粉)作用原理:遇有机物即放出新生态氧,通过氧化细菌体内的活性基因而发挥杀灭细菌的作用,杀菌力极强。有效成分:以高锰酸钾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片,含量为90%~96%。应用范围:急性皮炎及湿疹,小面积溃疡等。注意事项:①配制水溶液要用凉开水,热水会使其分解失效,应随用随配。②不可与碘化物、有机物接触或并用。尤其是晶体,否则易发生爆炸。③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④该品结晶不可直接与皮肤接触,以免烧坏皮肤。06甲紫溶液(紫药水)、硼酸、汞溴红(红药水)等其它消毒剂及手消毒剂。三常用于环境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的消毒剂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