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像眼睛一样,是人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我国目前有听力言语障碍的残疾人万,其中,7岁以下的聋儿达80万,每年新增约3万名新生聋儿。由于儿童处于语言听力发育时期,普及儿童听力健康科学知识,增强广大公众爱耳、护耳意识十分重要。
那么,为了保护好孩子的听力,父母应做些什么呢?
专家说
听觉器官的结构非常复杂,耳朵分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外观所能看到的耳廓及外耳道,耳廓除了重要的美容作用,还有收集声音的功能。外耳道具有一定的共振特性,可以对声音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耳道的终端是鼓膜,将外耳与中耳分开,声波撞击鼓膜即引起鼓膜的振动。中耳腔内有三块听小骨,这三块骨头是我们人体最小的骨头。鼓膜的振动通过听骨链的传动,将声波传送至内耳。内耳中有一个形状类似蜗牛、盘旋2圈半的结构,称为耳蜗。
耳蜗内部排列着数以千计的毛细胞,毛细胞的大小和形状随着耳蜗的盘旋呈现出特有的规律,恰似钢琴的“琴键”,毛细胞位置的不同对应钢琴上的从低音到高音不同的频率。这样声音刺激这些细胞就像敲击钢琴琴键,传到中枢,我们也就听到声音了。
专家提醒
孩子感冒后耳朵痛要及时治疗由于耳朵和鼻咽部通过咽鼓管相通,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经常会通过咽鼓管延及中耳导致急性中耳炎,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甚至引起鼓膜穿孔,中耳乳突炎症,最终导致孩子听力障碍。因此,孩子感冒后要及时治疗,如果引起急医院救治,彻底治愈。
孩子患感冒、中耳炎时,不要坐飞机在孩子身体状态很好的情况下,乘坐飞机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通过吃奶或者吸吮安抚奶嘴等方法来减轻耳部的压迫感。但是在孩子患有感冒和中耳炎的时候,最好不要坐飞机。因为这时候咽鼓管处于一种水肿的状态,会加重对耳部的压迫。
给孩医院现在许多年轻的家长看到孩子耳朵内长了耳屎,非要把它挖干净不可。如果耳垢较少就不需要清理。但如果耳垢已经比较多了,形成了团状,像个塞子一样塞在耳朵里面,医院,请医生帮助清理。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医院很麻烦,于是就自己给孩子弄。实际上,这种做法很危险。一是因为一般家庭中都没有耳灯,父母往往只能是跟着感觉走,这样很容易造成局部损伤;二是因为很多小孩子还没学会合作,可能会乱动;三是一旦在挖耳的过程中,不小心有外力撞击,比如旁人经过不小心碰了妈妈的手等,有可能会捅破鼓膜。
谨慎用药我们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他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特别有的孩子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而这种敏感性事先又很难确定,因此,给孩子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游泳、洗澡时尽量防止耳内进水孩子的外耳道一般都非常小,而且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在游泳或洗澡时一旦进水,这些水不容易出来,在外耳道内就会引起外耳道炎,甚至中耳炎。
特别对那些已经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孩子,更容易加重病情。如果耳朵长期流脓,还导致听力损害。因此,如果一旦进水,可通过垫脚蹦跳,或用棉签把水吸出。
避免接触各种噪音噪音对听觉功能的损伤大家都很熟悉,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叫噪声性耳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预后很差。因此要让孩子避免接触噪音,如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引起噪声性耳聋等。
避免意外伤害切莫让孩子将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等塞入耳内,以免造成外耳道粘膜损伤、感染。
儿童喜欢打闹、逗趣,不小心碰伤耳道,会引起感染,从而使听力下降。若头部受到外伤,也容易波及到内耳,严重的会使耳膜破裂。有些家长喜欢用发夹、耳勺等给孩子挖耳,这很容易造成鼓膜外伤穿孔,引起耳聋。
优生优育,防范先天性耳聋胎儿期母体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可致内耳发育不全而引起先天性耳聋,早产、难产所致的新生儿窒息、严重黄疸等,均可导致听力损害。
因此要避免近亲结婚,孕产妇女做好围产期保健,并注意妊娠期间的用药。
相关链接
孩子听力正常的标准
3个月,宝宝会被突如其来的,过大的噪音吓到。在休息的时候很容易被外来的声音吵醒,甚至哭泣。
6个月,如果宝宝听到很响的声音,会去寻找声音的来源,而且还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喜欢自己呀呀学语,咯咯的笑,或是发出长而尖的叫声,吹气或咂舌,而且能说出连续的音节,这其实就是宝宝说话前的准备。
12个月,宝宝能掌握一些话的基本意思,还会用身体表现一些基本用语,如再见,谢谢等。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如:爸爸,妈妈等。听到音乐时,还会跟着音乐摆动,甚至咿咿呀呀地跟着一起唱。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白癜风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