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目中,想必都有这样的一个观念:耳屎=鼻屎=粑粑=排泄物=废物。在今天之前,小健也这样认为。小健甚至觉得,耳朵不掏干净,会影响听力。但事实上,耳屎是耳朵的保护膜。它有功有过,我们还能通过它的样子辨别健康。
耳屎之“功”
1、保护耳道
老百姓常说的“耳屎”,是外耳道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的一种物质,医学名称叫“耵聍”。
耳屎因富含油脂,可以滋润耳道上的细毛,这些细毛能阻止空气中的粉尘和细菌的入侵,防止昆虫等微生物侵害耳朵,减少外耳道炎和霉菌病的发生。
2、滋润耳道
从化学分析来看,耳屎含有油、脂肪酸、硬脂、蛋白质和黄色素,其中油脂,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对耳道深处的鼓膜,可以使其不致干涸,从而使鼓膜经常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如果没有耳屎,耳道过于干燥,会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
3、保护鼓膜
它其实就充当了手机保护膜的作用,不过保护对象不是手机,是耳朵。
鼓膜比蝉翼还要薄,非常娇嫩,猛烈的声波会损害鼓膜,甚至造成破裂。
而耳屎能使外耳道空腔稍变狭窄,对传入的声波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降低分贝,保护鼓膜不被强声震伤。
4、保护听力
耳屎保护鼓膜,即保护听力。
人之所以能够听到各种声音,是靠外界各种不同的声波传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所致。打雷、爆炸声、音乐声等,音量越大,引起鼓膜振动越强烈,久之,会造成耳内听神经受损。
在保护听力上,耳屎能尽点绵薄之力。
5、杀菌作用
耳屎含有溶菌酶(一种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抗菌酶)、免疫球蛋白等成分,能够抑制和消灭外耳道的细菌。
耳屎也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杀菌、防止感染的作用。
小贴士:
耳屎不多,没有症状,就尽量不要掏耳朵。觉得耳朵痒的话,用棉签蘸点儿酒精,在外耳道轻轻转几圈,不要太大力。医院处理的情况,可能就是耵聍栓塞了。
掏耳朵看似小事,其实也存在很多风险的。你手一抖,就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刺伤鼓膜等,容易造成慢性炎症不说,还有变成聋子的可能。去医院挂个耳鼻喉科的号吧。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