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相信很多美粉儿都有爱掏耳屎的习惯,耳朵一天不掏就难受要命,时不时想拿个棉签、手指,甚至是小棍“捅一捅”!大家往往认为,耳屎是体内的垃圾,没有任何用途,所以需要彻底清除!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今天小美就和美粉儿们一起来探讨下关于耳屎以及耳屎到底掏不掏的相关内容。
“耳屎”的属性!
人们常把耳朵分泌物叫“耳屎”,其实在医学上它叫耵聍。据了解,耳屎呈酸性,能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与耳道壁上的耳毛共同组成防御外部细菌的一道防线。但人们常鉴于形象,或者耳屎积累多了,在外耳道刺激皮肤,引起瘙痒,以致大家会频繁掏耳朵。
1耳屎质地软、呈浅黄色。大部分儿童的耳屎属于质地软、浅黄色,一般来说,健康的儿童所产生的耳屎量会比成人多。随着年纪增长,耳屎量会减少。
2耳屎质地湿黏、呈黄色。质地湿黏、呈黄色是成人常见的2种耳屎其中一种。这类耳屎有助于润滑耳道,避免耳道过于干燥或干痒。
3耳屎较黏、颜色较深。深色耳屎与人体排汗有关。深色耳屎代表你的汗水内有种与产生体味有关的化学物质。通常耳屎颜色较深的人,体味会比耳屎颜色浅的人重。不过这也是健康的耳屎。
4耳屎呈白色、干性、片状。白色、干性、片状的耳屎,是另一种常见的耳屎种类。耳屎干燥或湿黏,与我们的隐性基因有关。耳屎呈此状态的人,体味通常较淡。
5耳屎呈深色或黑色。虽然耳屎颜色这么深看起来很吓人,但其实它没那么可怕。这可能是压力过大导致耳屎大量产生的后果。或者只是你的耳屎累积太久,导致耳屎中的脂肪氧化变黑而已。耳屎在耳道里待得越久、氧化的时间越久,颜色可能就越深。
6耳屎有血丝。通常深色或日积月累的陈年耳屎,看起来会感觉带有血丝。不过这也可能代表耳道或耳膜受伤,安全起见,最好还是去看个医生。
7耳屎湿到流出来。通常耳道内的耳屎会被人体慢慢排出,但如果大量的耳屎流出,甚至带有血丝或脓,那绝对代表你的耳朵出状况了。
8灰耳屎。如果你的耳屎属于湿黏型,但看起来却有点灰灰的,这可能是灰尘堆积所致。虽然灰耳屎听起来很可怕,但其实这只是耳屎正在发挥保护耳道的作用,把异物排出的表现。
一种说法——“耳屎”不该掏!
①据说耳屎越掏越多?
为什么说耳屎越掏越多呢?有的人经常掏耳屎,而且每次都能有所收获,于是对耳屎的产生速度之快深感震惊,从意识里认识到掏耳屎的必须性与急迫性,久而久之便有了每天掏耳屎的习惯。其实这本身违反了耳道自洁自净的生存法则,耳道内需要一定的耳屎做保护,水至清则无鱼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强行掏出这些耳屎,耳道必须加速分泌尽快产生新的耳屎以作自我保护。
②耳屎的作用
1.耵聍腺分泌物同样起到润滑耳道的作用,耳屎的出现在耳道与空气之间建立缓冲带,对耳道同样有保护作用。
2.耳屎就是存在与耳道内的御林军,可以防止细菌进入感染耳道,也可以阻挡沙砾、水进入耳道刺激破坏耳膜。
3.人体耳道细窄狭长,内部阴暗有湿气很适合一些小虫子寄居繁殖,耳屎所产生的异味能很好的驱离这些小虫子,保护耳朵。
看到这儿,美粉儿们可能会说,耳屎既然会越掏越多,而且对身体有益的作用这么多,那干脆都不要掏了!那么,不掏耳屎正确吗?美粉儿们接着和小美往下看!一种说法——“耳屎”该掏!
有一些人的耵聍是黏液状的,人们称之为油耳,并且因为外耳道、中耳的炎症,或耵聍腺在某些因素下分泌迅速增多;又或者因为外耳道狭窄等原因,这时,耵聍就会和耳道内的脱屑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硬块堵塞外耳道。
如果碰到这些情况,就可适当地将耳屎掏出,以免影响听力。
对待“耳屎”的正确做法!
专家指出,综合以上来看,该掏的耳屎还是要掏!那要如何正确掏耳屎呢?亲们请注意以下几点:
1.大块的耳屎可以掏出,但是细小的碎末尽量保留。日常个人掏耳朵都是用耳挖进行,耳挖采取刮刷的方式不但将大小耳屎尽数除去,还有可能刮伤耳道,引起炎症甚至病变。
而医生掏耳屎确切的说不是掏而是捏,因为医生用的一般是镊子,在不接触耳道的同时轻轻将耳屎捏出或者夹出。
2.目前,儿童“耳屎栓塞”的现象比较严重,“耳屎栓塞”可以简单理解为耳屎过多,尤其是幼儿园以及小学生的情况更为严重,儿童身体发育还不健全,身体免疫力弱,耳道更加细小,耳屎的自然更替机制尚不能有效的运转,所以导致耳屎堆积。
这会对儿童的听力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也会引起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多种病症,因为人体五官相通,耳屎堆积也会引起头痛、头晕、反射性咳嗽等,危害性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