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疫苗是保障猫咪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驱虫和免疫是猫咪健康的重要保健措施。虽然大家都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呢?又有多少人坚持给自己的猫咪进行驱虫与免疫呢?
驱虫的重要性
在猫咪的健康护理中,驱虫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驱虫就是利用药物清除猫咪体内及体外寄生虫的过程。即便是刚刚出生的幼猫也有可能从母猫身上感染这些有害的寄生虫。如果不及时驱虫,就会造成猫咪营养不良,免疫系统脆弱等问题,甚至为其他疾病的发生提供契机,所以驱虫对猫咪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足不出户的幼猫也要驱虫吗
人们常说,刚刚出生的新生猫咪会从母体内“继承”一定的抵抗力,所以不需要其他特别的营养和免疫。其实这种说法是存在问题的。以幼猫为例,没错,刚出生的幼猫确实会从母猫身体上得到一定的抵抗力,但同时也有可能带来一些寄生虫,最常见的有蛔虫。母猫体内的蛔虫幼虫可通过胎盘感染幼猫。除胎盘外,哺乳也是幼猫从母猫身上感染寄生虫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即使是刚刚出生,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幼猫,也是需要做驱虫的。如果不及时驱虫,那么幼猫可能表现出各种临床病症,例如食欲不振,消毒,发育迟缓,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死亡。
猫咪身上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有哪些
猫咪身上的体外寄生虫有很多种,但是主要以跳蚤,疥螨,耳螨和蜱虫为主,吸附在猫咪身体表面的各个部位,以猫咪的血液和皮肤组织为食,影响着猫咪的健康。
跳蚤:跳蚤是最常见的体外寄生虫,靠吸食猫咪的血液为生,常发于春季和夏季。跳蚤叮咬过的皮肤会发红,发肿,引发过敏性皮炎,严重时会出现贫血,脱毛,皮肤化脓等临床症状。另外跳蚤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吸食血液,引起上述症状或传播其他疾病。
跳蚤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生活阶段,肉眼可见的成年跳蚤仅仅占全部跳蚤种群的5%。跳蚤在猫咪的被毛下产卵,随着猫咪走动,卵会掉落到环境中,污染家居环境。卵进一步发育成幼虫并化茧成蛹。蚤蛹有壳保护,等到合适时机时会孵化跳蚤成虫,回到猫咪等动物的身上再次寄生。在跳蚤的总数中,有50%是跳蚤卵,这是防控跳蚤的关键。
根据一项研究得知,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跳蚤完成其生活周期需要3周的时间,一只雌跳蚤每天产卵20枚,其中孵出的跳蚤中50%的雌跳蚤又成为60天之后20.多只成年跳蚤和.多只成年前跳蚤的来源,简单地讲:1只雌跳蚤60天后,即可繁衍出拥有2万多只成年跳蚤和16万多只成年前跳蚤的特大跳蚤群。
疥螨:疥螨的发育需经过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五个阶段。疥螨寄生在人体或动物皮肤表皮角质层间,啮食角质组织,并以其螯肢和足附节末端的爪在皮下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而纤曲的隧道,雌虫就会在此隧道内产卵。疥螨是一种很讨厌的体外寄生虫,感染疥螨的猫咪病初在皮肤上出现红斑,接着发生小结节,特别是在皮肤较薄处,可见到小水疱甚至脓疱;剧痒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当气温上升或运动后体温升高时,痒觉更加剧烈。主人常常会见到猫咪不停的“挠痒痒,啃爪子,烦躁不安”。疥螨也属于人畜共患病。
耳螨:耳螨也叫耳疥虫,是猫和犬常见的外耳道寄生虫。多数情况寄生于耳道,少数情况也会出现在头部、颈部和尾部。耳螨依靠口器破坏吸食淋巴液以及外耳道表皮的鳞屑为生。感染耳螨的皮肤会有严重的瘙痒和局部过敏反应,耳道内会有黑色蜡样分泌物,严重的可能出现耳血肿,甚至会出现中耳炎、内耳炎或听力下降等症状。猫咪常表现喂用后腿挠耳道或者甩头;由于耳部瘙痒和疼痛,就医检查时往往拒绝耳部检查。
蜱虫:又称吸血虫、壁虱或草爬子,它通过吸食动物的血液生存。蜱虫在吸食血液的过程中会将自身的很多病毒直接通过血液传染给动物,蜱虫最长可以在猫咪身体存活年以上。常见的蜱虫种属有:扇头埤属、硬埤属、革埤属、血埤属、璃眼埤属及钝眼埤属,其中国内比较常见的埤种是血红扇头埤。这种埤一生要吸3次每次吸血都要从猫咪(或其它动物)身上掉下了,脱皮后,再找个新宿主吸血,所以它是一种三宿主埤。埤一旦附着到猫身上,就开始找最佳的吸血部位。一般来说,埤喜欢的吸血位置有:耳部、脚趾间、面部、腋下,因为这些部位的皮肤和毛发都相对较薄,血液更丰富。埤在接触到宿主之后,就会将触角打开,将口器插入皮肤,开始吐入唾液,然后吸血,在整个吸吐过程中,即会将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宠物。
猫咪体内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哪些
在猫咪身上我们有时可以见到一些体外寄生虫,我们知道这些寄生虫会给猫咪的健康带来隐患。但其实还有一些我们用肉眼无法看到的体内寄生虫生在猫咪的体内,这些体内寄生虫会给猫咪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这些体内寄生虫包括:
蛔虫:蛔虫是猫咪最常见的体内寄生虫之一,属于人畜共患。传染途径主要有两条:一天是母猫通过胎盘传染或乳汁传染吧蛔虫传播给幼猫;另一条是如果幼猫生活在已污染的环境下啊,误食蛔虫卵或蛔虫,也会使其感染。通常成年蛔虫寄生在小肠内,但是也会移行到其他的器官,以半消化食物为食。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再次感染猫咪或人。蛔虫经常引发幼猫的腹围增大,黏膜苍白,渐进性消瘦,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呕吐,先腹泻后便秘。患病猫咪厌倦活动,生长发育受阻,偶尔出现咳嗽症状。严重的蛔虫感染会导致幼猫营养不良而死亡,家长们不可掉以轻心。
钩虫:钩虫是猫咪常见体内寄生虫之一,属于人畜共患病。猫咪最常见的钩虫感染为管型钩虫,全世界只要有猫咪出现的地方都会有此类寄生虫的存在。钩虫主要通过口腔及皮肤穿透感染,成虫借助口囊内钩齿咬附在肠黏膜上以猫咪的血液、组织液和肠黏膜为食,从而造成猫咪胃肠功能混乱,机体消瘦,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
绦虫: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属于人畜共患病。感染绦虫的猫咪会表现出轻微的消化系统疾病或营养不良,严重者课表现出神经症状。若家长们发现感染猫咪的大便中出现“米粒”状乳白色物体,即绦虫成虫的节片,可基本判定猫咪已经感染了绦虫,这时需要及时就医。绦虫本身是没有传染性的,主要借助中间宿主跳蚤完成的,即绦虫节片感染了环境中的跳蚤,猫咪舔中间毛发时,容易将携带有绦虫卵的跳蚤食入,造成感染。由此可见,做好体外寄生虫绦虫的预防驱虫工作,是预防猫咪感染绦虫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家长们可以定期给予猫咪“大宠爱”预防驱虫工作,既可有效控制猫咪体外寄生虫的感染,又可以预防体内寄生虫的感染,岂不是一举两得。
心丝虫:心丝虫是寄生在右心室和肺动脉的一种丝状寄生虫。寄生在猫咪体内的心丝虫数目通常很少,不超过6只,雌虫长度可达21CM以上,雄虫12CM以上,可存活约两年。猫咪虽然是较具抵抗性的宿主,且寄生在猫咪体内的心丝虫感染虫数较少,但是由于猫咪体型较小,因此所造成的伤害程度相对地增加,仅两只心丝虫感染,即可能导致猫咪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急性猝死。感染心丝虫的猫咪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心丝虫会阻碍血液循环而严重损害心肺及肝脏功能,主要侵害器官为肺脏及肺动脉,但常见脑、皮下组织、腹腔等异位寄生。蚊子是心丝虫传染媒介。通过血液,蚊子的叮咬会将心丝虫传染给健康的猫咪,所以无论户内户外的猫咪都有可能感染心丝虫。心丝虫的治疗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一旦猫咪感染了心丝虫,以目前的治疗手段是很困难的,常见的手段有药物或者手术两种,药物会杀死心丝虫成虫,阻塞肺动脉,引起猫咪猝死;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风险较高,费用相对较高。因此要提示各位家长,定期使用大宠爱可以预防猫咪感染心丝虫。
猫咪是从哪里感染寄生虫的
狗狗容易感染寄生虫,主要是因为狗狗很喜欢户外活动,那么猫咪呢?很多人会认为猫咪是喜欢独居的动物,而且也不太喜欢到户外活动。其实不然,首先不一定只有到户外才会感染寄生虫。那么都有哪些渠道会使猫咪感染寄生虫呢?
1.与户外环境相比,家居环境里同样存在一些寄生虫,如地毯、毛绒制品等,阳台的花盆和植物的土壤,比较恶劣的猫咪居住环境都有可能有寄生虫的存在;
2.从母体中“遗传”而来是猫咪感染寄生虫的重要途径,这也是足不出户的幼猫感染寄生虫的重要原因之一;
3.家中新到的来路不明的猫咪,也可能是传染源只一。因此如果家中本身有猫咪,又有新的猫咪成员加入时,在没有做好驱虫工作时最好将它们分开饲养一段时间,待驱虫完成之后再让它们一起生活玩耍会更好一些。
其次,不少猫咪并不是足不出户的,只是可能主人并没有发觉。要做到猫咪毕竟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所以它还是会出去的。室外的环境相对比较复杂,草地是猫咪喜爱的场所之一,而草地同样也是寄生虫所喜爱的藏身之处,当猫咪在草地上玩耍时,寄生虫会以很快的速度附着在猫咪身体上,让猫咪成为它们新的宿主。除此之外,土壤、垃圾等一些地方都是寄生虫常出没的地方,一旦猫咪接触到,就很有可能感染寄生虫。
寄生虫带给猫咪的危害
我们一直在说必须要为猫咪驱虫,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寄生虫附着在猫咪的体内与体外会对猫咪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都会为猫咪带来哪些影响呢?
1.瘙痒:大多数的体外寄生虫都会对猫咪的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这些刺激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瘙痒,所以当猫咪感染寄生虫时会不停的抓痒,严重时可能会抓破皮肤,引起皮肤感染、过敏、脱毛等;
2.损害耳道:如果猫咪感染了耳螨,会使猫咪的耳道受到影响,引起红肿,甚至是损坏耳道,以致影响听力;
3.寄生虫的再次感染:猫咪舔毛发时,有可能将自身携带的跳蚤食入,从而可能导致体内寄生虫绦虫的感染,因为跳蚤是绦虫的中间宿主;
4.寄生虫病的相互传染:感染寄生虫的猫咪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如粪便、血液)将寄生虫传染给其他健康的猫咪或宠物主人们,造成寄生虫病在猫群和宠物主人间的传染,从而影响猫咪喝人类的健康;
5.贫血:很多体内和体外寄生虫都是以猫咪的血液为食或者会引起组织器官的出血(如肠道的慢性出血等),这很容易引起猫咪的贫血,比如钩虫、蜱、跳蚤等;
6.猫抓热:此病症主要由跳蚤传播,人则经由猫抓伤或者咬伤而得病,大部分健康的人不会有症状,但是抵抗力较弱的人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性症状;
7.死亡:只是寄生虫感染为什么会说到死亡呢?其实不然,如果感染寄生虫不及时治疗的话,愈演愈烈就会危及猫咪的生命,比如心丝虫就能引起猫咪的猝死。
弓形虫是猫咪传染给人的吗
很多宠物主人因为怀孕了就将猫咪送人甚至是遗弃了,因为他们担心猫咪会将弓形虫传染给孕妇。根据研究发现,人类感染弓形虫主要是通过食用没有煮熟的肉类食品、接触土壤、食用没有清洗感觉的瓜果蔬菜等途径,而不是由无辜的猫咪们引起。、
猫咪虽然是弓形虫的宿主之一,但是也仅限于经常到外觅食或经常以生肉为食物的猫咪才有感染弓形虫的可能性。即使猫咪感染了弓形虫,在感染两周后才会排出携带弓形虫卵的粪便。当猫咪的体内产生抗体之后,排出的粪便就不再携带弓形虫感染体。另外,弓形虫必须要经过口腔才会感染人。因此,只要在清理猫砂时稍加注意,并且在清理猫砂后将手清洗干净就可以避免了。而且只要每天清理猫咪的粪便排出后,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才会具有传染性。其实在绝大部分的临床案例上,人类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是食用了没有煮熟的肉类食品导致的,相反因为与猫咪接触而感染弓形虫的案例却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并预防弓形虫,而不是将可爱的猫咪逐出家门。所以在这里建议各位打算生小宝宝的家长朋友,千万不要遗弃毛毛毛,医院进行检查是否感染弓形虫并定期使用“大宠爱”进行预防即可。
猫咪驱虫时要做哪些准备
猫咪的寄生虫主要有体内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所以驱虫也要考虑体内外相结合的方案。前面文章里我们详细介绍了猫咪易感染体内和体外寄生虫的种类及其危害,那么驱虫及预防寄生虫的再次感染就显得格外重要。驱虫不是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的,也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为猫咪挑选驱虫药物时,一定要考虑到质量问题,一款有品质保障,有批号的驱虫药才可以让猫咪的健康得到保障;
2.一般情况下驱虫是要定期进行的,但是在驱虫前要为猫咪做一些常规检查,如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等,体外驱虫时要考虑并检查猫咪是否有外伤的情况等;
3.有些驱虫药只能用于犬,对猫是有毒副作用的,所以要选用有正规批文产品并在标签上中明确标明可以适量用于猫咪的驱虫药。要按照体重用药,而且一些品种的猫咪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会有不同,所以医院的指导下使用;
4.一些处于特殊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的猫咪在驱虫时要谨慎,大宠爱是可以安全用于怀孕期和哺乳期的驱虫药,请咨询专业的兽医师。
猫咪多大时就要为它驱虫
面对如此多的体内及体外寄生虫的威胁,并且在一出生时就有可能会从母体中感染寄生虫的情况,猫咪多大时才可以进行驱虫呢?是一出生就可以吗?当然不是一出生就可以驱虫的,猫咪刚出生身体比较弱,驱虫药对幼猫会产生较大的应激,反而不利于猫咪的健康成长。常规情况下,猫咪第一次驱虫的时间为6~9周龄,这个时间段的猫咪机体发育逐渐完善,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抗应激能力,适合驱虫。完成首次驱虫后,这仅仅是属于一次性的治疗性驱虫,对于寄生虫的感染,预防的意义大于治疗,所以建议家长们要定期预防驱虫,例如每月一次使用大宠爱,预防猫咪寄生虫的感染,对猫咪及人的健康更具有保障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