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抠肚脐太爽,根本管不住手!那还有一件小事——掏耳朵,简直舒服得飞起了!
尤其是从中弄出一大坨不明污垢时,那成就感真是杠杠的。
别不好意思承认,背地里偷偷干这些事儿的人有你吧?
不过,你以为你这是爱干净的表现?
其实.....并不是
尤其是在掏耳朵这个不自觉的行为上,
大家都有太多的误区!
今天就来重新认识一下它~
耳屎是怎么来的?
耳屎在医学上有一个文艺的称呼——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出来的一种正常分泌物与灰尘、皮屑混合而形成的。
分为干性与油性两种:一类干性耵聍,一类湿性耵聍。
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干性的,呈片状存在于外耳道内。有些人的耳朵油脂分泌特别旺盛,所以分泌出的耳屎就油油的、比较粘稠,有的凝聚成团,有的会流出耳外,俗称「油耳」。
无论是干性还是油性耳屎,都属于正常现象。
耳屎一无是处?
很多人因为耳屎带有一个“屎”字,就觉得它很脏而且没用。
于是,双手总是不受控制似的,隔三岔五地就给耳朵“搞搞卫生”,认为掏掏更健康。
其实才不是!
对于耳朵来说,耳屎其实是耳朵的保护伞,一直在默默无闻地保护着耳朵,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耳屎的3大作用
1.抵抗细菌、病毒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赋予外耳道抵抗细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2.阻挡异物入侵耳内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润外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茸茸的细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挡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挡住昆虫进入外耳道。
另外,耳朵不小心进水时,耳屎还可以阻挡脏水的侵入,并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3.保护鼓膜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能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耳道深处的鼓膜不致变干,从而使鼓膜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
耳屎好处那么多,但是有时候耳朵痒,感觉耳屎很多,所以要不要掏呢?
平常该不该掏耳屎?
不管你是干性还是湿性耳屎,除非有不适症状,否则不需要处理。
首先,耳朵有自净功能。在我们说话或咀嚼的时候,耳道会推动耳屎向外移动。所以说,耳屎有自己的宿命,它们并不会多到堵起来。
其次,频繁掏耳朵坏处多。比如:
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
外耳道受刺激,引起病毒感染,发生外耳道乳头状瘤。虽说一般情况下,这种肿瘤都属于良性,但是其实也有2%的恶变率。
频繁掏耳朵,会加快“耳朵死皮”脱落,会让耳屎越掏越多,耳朵越掏越痒。
不小心捅破耳膜,导致听力下降,甚至是丧失听力。
小贴士
①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周最多掏一次。
②掏的时候不要太深入,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耳屎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③如果耳屎又大又硬,影响听力,千万不要强行取出。医院有软化耳屎用的滴耳剂,耳屎浸泡松软后,可以由耳科医生清理掉。
④已有外耳道炎症者,或取出困难者,医院请医生帮忙解决问题,以免造成耳道损伤。
⑤可以用清洗代替掏,洗澡的时候在莲蓬头下清洗耳道就够了,同时注意控制水温和水流速度。
计仔君有话说虽然掏耳朵实在是太!舒!服!了!但是为了保护我们娇嫩的耳朵,别手贱,不要有事儿没事就去掏耳朵!
如果您还想看到更多这类的内容记得点赞哦~
计仔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