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的夏季是溺水事故的多发期,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每一年产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中,溺水死亡人数所占比例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交通事故,必须引发高度警觉。在此,提示广大市民:
夏季如何防溺水:溺水主要源于游泳,下面是一些游泳注意事项:
1、游泳安全要点
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避免抽筋;
2.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
4.下水前视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正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5.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
6.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最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
7.在海中游泳,要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术不精良或体力不充分者,不要涉水至深处。在海岸做1标记,留意自己是不是被冲出太远,及时调剂方向,确保安全。
2、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
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
2.游泳前应斟酌身体状态,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3.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
4.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3、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略
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产生?
1.对水情不熟而冒然下水,极易造成生命危险。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专家介绍,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平静,积极自救:(1)对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指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指,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一样采取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4、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
由于水又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构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保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容易自动流出。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容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容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落,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常常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乃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道乃至鼓膜,而致使耳部疾病。耳内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都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安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3、外耳道清算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便可把水吸出。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发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发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医治。
5、夏天游泳注意事项
夏天游泳注意事项很多,应从多方面来考量,在此简单介绍:饭后、饮酒不宜游泳。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衰弱不宜游泳。雷雨的天候不宜游泳。水温太低、太凉不宜游泳。游泳时制止与同伴过份的开玩笑。不要随兴下水,特别是野外。风浪太大、照明不佳不要游泳。不明水域不要游泳、跳水。水浅、人多不可跳水。
要在有救生员及合格场所游泳。下水前先做暖身运动。下水的设备要带全,一定要带泳镜。水中切忌慌、乱,如遇抽筋,请保持冷静,改用仰漂。平日有机会就参加心肺复苏术训练及水中自救训练,如遇人溺水,没有掌控不应下水救人,可一面大声呼救一面利用竹竿、树枝、绳索、衣服或漂浮物抢救。露营、钓鱼、野外活动如靠近水边时,应严防小孩意外落水。海边或户外游泳要避免晒伤及脚底刺伤。
北京中科曝光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