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也可能到足浴城请个采耳工,躺在沙发上,好好享受一下......
又或许,你会去药店买点消炎的滴耳液滴上几天
再或许可能去诊所
输上几天消炎药,
以防病情加重
有些医院挂个号请专家诊断后再作处理
于是,在这些就诊的患者中间,我们得到了下面的这些珍贵图片。
这是什么?
通过耳内镜检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患者的外耳道和鼓膜表面覆盖有黄色、白色或者褐色粉末状或绒毛状苔膜,还有一些分泌物及痂皮。
这是一种典型的外耳道疾病:霉菌性外耳道炎,又叫外耳道真菌病,它是一种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临床并不少见。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病人耳朵里面发霉了!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食物、家具、家居发霉的情况,也知道身体“发霉”---头癣、股癣以及手足癣等等一些疾病的知识。
耳朵“发霉”还真是闻所未闻!
既然不熟,那就让我们好好认识它吧!
霉菌性外耳道炎是由霉菌感染所引起的,属于机会感染。致病原因主要是机体免疫缺陷或抵抗力下降;外耳道积水或者积存分泌物;患有“脚气”者搓脚后不洗手就挖耳;不洁物或频繁挖耳;长期全身用抗生素或耳内滴用抗菌素等等。
主要临床表现为耳痒,耳内不适,耳流水样分泌物,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伴有耳痛、耳道红肿,分泌物堵塞耳道时可影响听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其实,耳朵本身是有一定的自洁功能的;外耳的耳毛、耵聍等可以防止异物进入,对耳朵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经常掏耳。
而且耳道皮肤非常薄弱娇嫩,使用不当的手法刺激或不洁净的器具挖耳,极易发生损伤及交叉感染。
因此,千万别把掏耳当成一种习惯,为了远离霉菌性外耳道炎,我们建议:
1.戒除挖耳习惯,尤其不要用不干净的器具或手挖耳,尽量不到公共场所采耳;
2.游泳时可用耳塞保护耳道,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若不慎进水,可用清洁棉球在耳道口吸干水分,或者侧头单脚跳,让水分从外耳道口流出;
3.不要滥用抗生素,如果出现耳道医院确诊后再用药。
本文仅提供科普知识,部分观点为笔者经验积累,不做法律依据!
微讯:彭鹏初审:刘寒波
微编:彭鹏终审:黎可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