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判断小孩子是否得了中耳炎,有无耳痛、耳闷、听力下降或者流脓是关键。关于病因,西医上认为儿童感冒后比较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另外,长期的鼻炎、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也是急性中耳炎的好发原因。最后,很多家长一定也会发现孩子去泳池或者海边游泳后,容易引发中耳炎。
如果发现孩子经常得中耳炎,那说明您家孩子已经不是单纯的急性中耳炎了,而是变成了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常继发于急性中耳炎,外耳和鼓膜的外伤也可引起慢性中耳炎。看到这里,大家对中耳炎一定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但别着急,中医还有话要说。中医认为,中耳炎属于“耳疳”、“耳闭”、“耳脓”等范畴。常指一种耳内漫肿,流臭脓的耳病,多由湿热内蕴和肝火上扰所致。临床表现为耳鸣、耳胀、耳痛,听力减退,耳内流脓等症状。这个可不是我信口雌黄,而是确有其病。《外科证治准绳》中提到:“耳疳生疮臭秽,乃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成。”这里主要解释了耳疳的病因、病机。而《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五中说:“耳疳时出黑臭脓,青震白缠黄色聤,胃湿相兼肝经热,红风偏肝血热成。”描述了耳疳的临床特点。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西医主要是从“外因”来寻找答案,而中医则比较注重“内因”。第一点,风热湿邪如果侵袭人体,渐渐就会往“里”走,往“里”走会去哪呢?会引动肝胆之火,肝胆之火上扰就会引发耳道发炎化脓。又或者小孩子平时不注重饮食,嗜食肥甘厚腻,就会在体内酝酿湿热,湿热壅滞肝胆,上蒸耳窍,蚀腐鼓膜,化腐为脓,变成中耳炎。
还有一种情况是先天不足,或后天肾精亏耗,从而导致肾阴虚损。肾阴损耗了以后虚火立马“唰唰唰”地就窜起来了,虚火能熏灼耳窍,使骨质失养,导致机体不堪邪毒腐蚀,久而久之则骨腐,浓浊而臭,甚至邪毒内陷,导致中耳炎发作。吓唬你们这么半天我也于心不忍,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好药吧!其名为中耳散,大家一听就知道这是中耳炎的专用药,这是治疗中耳炎的古方,对于治疗中耳炎效果显著。主要成分是乳香、没药、冰片、甘草。冰片是开窍醒神之药,性苦寒,有清热止痛、泻火解毒、退翳、消肿之功,为五官科常用药。中耳炎散以其入药,取其开窍通壅、清热防腐之性,进一步打通耳部气血瘀阻,使气血运行流畅,催生新肌。另外,冰片本身亦为外治法之常用药,于本方中,其开窍醒神之功能还可使得中耳炎散整体药性得以快速渗透,确保发挥治疗效果。乳香,辛、苦,温。善于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辛散走窜,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可用于一切气滞血瘀之痛证。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乳香具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并能加速炎症渗出排泄,促进伤口愈合。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功效主治与乳香相似。常与乳香相须为用,区别在于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治疗痹证多用。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治疗血瘀气滞较重之症多用。中耳散选此二药合用,主要是想通过这两味药达到调气活血、通透经络、宣通脏腑、祛除肝胆湿热之功效,以中医整体施治理念入手,通过调气开郁、恢复肌体功能,化解耳窍壅滞病邪,进而彻底治愈中耳炎。最后,据统计,甘草的处方使用率在79%以上。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其入药的历史都很悠久,从有文字记载的年代算起,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甘草的益气复脉之功对于增强机体抵御外邪之力效果显著,补益正气,祛除中耳炎致病之邪毒,从根源上解除病机。另一方面,由于甘草又可调和诸药,具有缓和其他药味性能之作用,故在本方中亦能起到协调各药、“补偏纠弊”之作用,确保中耳炎散整体药效得到最佳发挥。
这里还要提一句,儿童中耳炎的预防和治疗一样重要。以下有几个原则,家长需要注意。第一,不要让孩子吸入二手烟:烟会刺激鼻腔通道和中耳腔的内膜,进而干扰耳咽管的正常活动。第二,教会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孩子够大的时候应该教他擤鼻涕时要温和而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导致耳朵感染。第三,用瓶子喂奶时要小心,避免在婴儿仰面躺着喂奶或其他婴儿食品,因为在婴儿躺着吞咽时,营养丰富的液体会流入耳咽管并聚集,为病原体创造舒适的场所。第四,让孩子远离病源,中耳炎大多由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让孩子远离染病将有助于减少他耳朵感染的危险。作者简介
圆力,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临床中医学,曾于辽医院医院工作,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时喜欢学习传统文化和佛法,今后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