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 > 疾病预防 > 皮肤肿胀较甚者

皮肤肿胀较甚者

或用2%~5%硝酸银液涂布;或用四环素可的松软膏、红霉素软膏、皮炎平软膏涂敷局部

慢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或称弥漫性外耳道炎,由于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本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夏秋季节多见

:佚名

分享到:

更多关键词相关资讯阅读

(:oneday)

2004-12-12 20:53:00

外耳道炎的处理原则为: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痂皮,促使干燥急性期,全身可应用抗生素如甲烯土霉素0 5g,口服,每日3次,以控制感染耳痛剧烈者可服用镇痛剂如去痛片,每次1~2片局部治疗可用5%~8%醋酸铝小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嘱患者每隔外耳道炎 滴耳液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中药可用耳炎灵(见外耳道疖肿)小纱条湿敷局部,促使愈合慢性期,局部用皮炎平软膏涂敷或中药耳炎灵小纱条湿敷效果较好;若外耳道增厚、粗糙,可用中药紫归油(紫草、当归各等份,麻油适量,药入油中煎炸,待药成黑黄色时,下火,候凉备用功用活血润肌,消肿止痒,适用于外耳道炎、外耳湿疹之局部皮肤粗糙、增厚者)涂敷

分享到:

相关资料

急性外耳道炎发病急,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稀薄分泌物,继而变为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遮蔽鼓膜,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并出现全身不适

霉菌性外耳道湿疹 中耳炎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合并耳后脓肿

什么是真菌性外耳道炎?

霉菌性外耳道炎

关键词:外耳道炎

来源:本站原创

霉菌性外耳道炎

慢性外耳道炎病程长,多有耳痒、少量稀脓、听力轻度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许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会出血;鼓膜可混浊、增厚、标志不清


治疗白癜风中药方
什么偏方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o.com/jbyf/56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