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急性化脓性疾病,病变常侵及黏膜下层及骨膜。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慢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侵及骨膜甚至骨质,不仅影响听力,而且有时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成年人也有发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治疗不当,常迁延多年不愈。另外,临床上还常见一种分泌性中耳炎,又称黏膜炎性中耳炎,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临床上有急、慢性之分,是小儿常见致聋原因之一。
在患有全身慢性疾病时,机体免疫力减低易发病。常因上呼吸道疾病而引发,如急性鼻炎、鼻窦炎、肥厚性鼻炎和扁桃体炎等。儿童多易在一些传染病时继发,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因咽鼓管短而宽呈水平状,各种病菌感染易侵入中耳。另外骨膜外伤,游泳或跳水时易使细菌物侵入。
引起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病细菌常见的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其他尚有流感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
分泌性中耳炎系咽鼓管黏膜肿胀、官腔阻塞,致使中耳通气、引流不畅,而造成中耳积液。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起病多有畏寒、发热、倦怠,小儿多继发于上感、鼻炎、扁桃体炎、麻疹等疾病之后。早期为耳闷、耳痛、耳部疼痛剧烈,呈搏动性跳痛。小儿可出现头痛呕吐,当鼓膜穿孔流脓后缓解,耳道溢出浆液初为血水样,以后变为黏稠或脓性分泌物。
最初鼓膜急性充血,以后境界不清并发生膨隆,鼓膜正常的凹陷消失,如鼓膜穿孔破裂,色泽呈现灰暗浑浊。听力可明显减退,出现耳鸣,严重者并发乳突炎,耳后有压痛。当伴有外耳道感染时耳前具有压痛,有的能触及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及颈浅淋巴结肿大。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转为慢性,病程常迁延不愈,而且抵抗力减低时,又可急性发作。慢性中耳炎可间歇性流脓,脓液黏稠,无明显臭味。因耳内疼痛不明显,患者往往不积极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出现阻塞感,耳鸣及进行性听力减退,耳道溢出黏稠褐色液体,无脓性分泌物,如不及时治疗也可长期耳中“流水”。
化脓性中耳炎如能尽早使用刺血疗法,可缩短病程,减少耳聋失聪的遗憾,治愈后一定要注意耳道的卫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