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大解剖】外耳有甚么用吗?
??除先天性小耳及外耳道闭锁患者,听障群体一般对外耳不甚关心,却不知对人类的听力来讲,外耳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那末外耳究竟有甚么用呢?
外耳大解剖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主要起集声作用。耳廓以软骨为支架,覆盖着皮肤。并且借着韧带和肌肉附在头骨两侧。人类的耳廓与头颅的夹角约为30°,除耳垂主要由脂肪和结缔组织组成而不含软骨外,耳廓的其他部份都是由软骨组织为支架,外面有软骨膜和皮肤覆盖。
耳廓外侧呈卷曲状的边沿称为耳轮,耳轮起自外耳道上方的耳轮脚终止接近于耳垂处,耳轮的前方有一孤形隆起的部份称为对耳轮,对耳轮下方就称为耳轮脚。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部位被称为耳舟,耳甲是位于耳轮前方凹陷部份的中间部位。并且耳甲分为上下两个部份,其中耳轮脚上方凹陷的部份称为耳甲艇,耳轮脚下方凹陷的部份称为耳甲腔。外耳道位于耳轮脚下方,在外耳道的前方有一个崛起称为耳屏。相对耳屏的对耳轮下缘有一个小的崛起的组织称为对耳屏,对耳屏下方就是耳垂。
人类的外耳道是指从耳甲腔的外耳道口到鼓膜之间长约2.5~3.5cm的管道,可分为骨部和软骨部两部份。其中软骨部份位于外耳道外侧,约占外耳道全长的1/3,有毛发覆盖。骨部则位于外耳道内侧,约占外耳道全长的2/3。外耳道略呈“S”状曲折,并有两处狭窄,其中1处狭窄位于骨部与软骨部的连接处,另外一处狭窄位于距离鼓膜大约0.65cm的地方,被称为外耳道峡。
外耳道骨部和软骨部的表面都有皮肤覆盖。其中软骨部皮肤具有分泌耵聍功能的耵聍腺,毛囊和皮脂腺,外耳道曲折的形状、毛发和附着的耵聍均有阻挡异物进入的保护作用。外耳道表层的鳞状上皮与鼓膜外表层的立方上皮相延续。立方上皮保持缓慢的增长。它们逐步向外耳道口方向移行并转化成鳞状上皮。因此全部外耳道上皮一直处于由内向外的缓慢更新。这类缓慢的更新可以将分泌物运送出外耳道,因此也有一定的清洁作用。
外耳的作用耳廓及外耳道在声音传导进程中对声音有一定的修饰作用,所以传导到鼓膜的声音与外界的声音在在功率谱和相位上有较大差异。外耳道的共振效应可以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不同的增益。
人类耳廓对声音放大的主要结构是耳甲腔,该处对5300Hz的声音放大作用最强,可到达9dB,一般情况下声源在头颅前方与头颅正中矢状面成45°角时耳廓的集声作用最大,而在成135°角时,对声音的放大、集声作用最小。对不同的声源,声音到达双耳的强度和相位有差异,耳廓的放大增益也不同从而提供了声源空间定位所需的部份信息。
声音经过耳廓初步放大后,进入长约2.5cm,平均直径约0.8cm的曲折管道,从耳甲腔起,向内略偏下行,直到被一个有一定弹性和张力的膜性结构——鼓膜所封闭。
从声学角度上看,外耳道这样一个一端封闭的盲管相当于声学共振器,对波长为外耳道长度4倍的声音有共振作用,根据公式:波长=速度/频率,可计算出共振频率为3310Hz。外耳道并不是一个完全刚硬的管道,鼓膜也有一定弹性,部份声能量会被吸收,因此外耳道的共振调谐很宽,可达3个多倍频程,其共振峰在3310Hz左右,该处的放大增益约为10dB,外耳对声音的放大增益为耳廓和外耳道的增益之和,可达15dB左右。
**************************************************
知音助听器(临汾)服务中心:
:
地址北京市三台山路南口临18号院
">治疗白癜风医院怎么样">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比较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