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 > 疾病治疗 > 小儿咳嗽怎么办

小儿咳嗽怎么办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咳嗽是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动作,

可以阻止异物进入气管、

支气管系统,或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积聚。

中医认为,凡能引起肺气

失宣失肃都能产生咳嗽。

小儿咳嗽的常见原因

(1)

呼吸道感染:

①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咽炎、咽后壁脓肿、急性会厌

炎、白喉、急性喉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

核、支气管内膜结核、急性微细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麻疹、百日咳。②霉菌感染:呼

吸道白色念珠菌感染。③寄生虫病:肺包虫性肺囊肿、肺吸虫病、疟疾、阿米巴原虫病、肺

蠕虫蚴移行症。

(2)

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

(3)

肺循环障碍:肺充血、肺水肿、肺梗塞。

(4)

机械性或其他因素:吸入浓烟或其他刺激性气体、增殖体肥大、呼吸道异物吸入、食管

气管瘘、胸腔积液、纵隔肿瘤、心脏肥大、心包积液、膈肌受刺激、膈疝、迷走神经耳枝受

刺激(如外耳道炎、异物、湿疹)。

(5)

精神性咳嗽。

其他:胰腺囊性纤维病变、出血性肺肾综合征、肺泡蛋白质蓄积症、肺泡微结石症、肺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白血病或网状内皮细胞病的肺浸润。

小儿咳嗽的辩证要点

发病时间

问明新病、久病,以定外感、内伤。一般而论,病属新得,素无他疾,而来势急骤,或兼有

表证的多是外感;如果病已历久,病势缓慢,或先患其他疾病,渐渐转为咳嗽,并伴有脏腑

虚证的多是内伤。

寒热

查清寒热的轻重,

以便进一步辨明外感的性质。

通常说来,

恶寒发热是外感咳嗽的必有症状。

如恶寒重、发热轻的是外感风寒;发热重、恶寒轻,甚至不恶寒的是外感风热。

了解有痰无痰,

以便区分属燥属湿。

如干咳少痰或者无痰多属燥热;

若咳嗽痰多则是痰湿偏

盛。对有痰者要进一步察看痰色以辨别属寒属热。

如痰白质稀,一咳即出属于寒痰;痰黄质

稠咳出甚难者属热痰。

咳声

注意咳嗽声音的高亢、低微,以辨病情的虚实。如声音高亢,是属积气壅盛,肺气上逆,病

证属实;若声音低微,甚至气不接续,则是正气不足,肺脾气虚。

舌、苔

舌、苔,一要注意舌的色泽,二是观察苔的颜色、厚薄、干腻。如苔薄白,舌质无明显变化

属于风寒外感;

苔薄黄,

舌尖红则是外感风热;

苔厚腻色白,

舌质淡为脾虚痰盛;

苔厚而黄,

舌质红则是痰热;舌苔黄而燥的是肺热津伤;舌红少苔,或是光剥的即是阴虚。

脉象

主要注意浮沉、迟数、有力无力。脉浮主表,脉沉主里,脉数多热,脉迟多寒,脉有力为实

证,脉无力为虚证。

治疗小儿咳嗽中医大致分为六种情况:

1、宣肺止咳法常伴有发热、鼻塞、流清涕、咽痒、刺激性咳嗽、少量白痰,多属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在止咳药前胡、杏仁、桔梗的药物中,再加上发汗解表药如荆芥、防风、薄荷等。发热的孩子加上生石膏、黄芩、板兰根等。

2、清肺化痰法咳嗽、有黄痰、流黄鼻涕,孩子急躁爱哭、口喝、大便干结;甚则咳嗽频作,喘息不得卧,呕吐痰涎,烦躁不宁,双肺大量痰鸣音。多是急性气管炎、肺炎引起的咳嗽。在止咳药百部、紫苑、白前中加清肺药如桑白皮、黄芩、鱼腥草。还应加贝母、竹沥、橘红、葶苈子等化痰药增强泻肺涤痰之力。肺热咳嗽的加味泻白散,痰热咳嗽的清金化痰汤充分体现了此法。

3、下气导滞法用于素有咳嗽,兼胃肠实热气滞,胸腹胀满,大便秘结或不畅者。凡咳嗽日久,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导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是临床上出现本证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又小儿喜吃香燥食品,造成素体蕴热,即使咳嗽初起,也表现本证。若食积不甚不用消食导滞,如曲麦二陈汤。若气滞显著者,则以厚朴大黄汤为代表。由于小儿脾胃娇嫩,用药时要密切注意大便情况,中病即止,切不可久服。患儿服用本方后,常常会解下先硬后稀烂、臭秽的大便,使腑气得通,邪去正安。

4、养阴润肺法治疗经常反复不愈咳嗽的一种常用方法。咳嗽数周不好,肺热伤阴,干咳少痰,咽喉干痛,食欲欠佳,大便干,应用沙参、麦冬、玄参、玉竹养肺阴,再加上润肺药如百合、知母、枇杷叶、紫菀等药即可。沙参,麦冬,玉竹等诸多滋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品组成的沙参麦冬汤的组方符合此意。

5、健脾益肺法也是中医治疗经常反复不愈咳嗽的一种常用方法。见于有些小儿平时体虚多汗、脸色黄白、咳嗽时轻时重,时常感冒,纳食不佳,大便不成形,属于脾胃不和,脾肺两虚证。应采取健脾益肺法,用太子参、橘红、茯苓、半夏,如六君子汤,二陈之属。病情重加黄芪。中成药用玉屏风冲剂。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

6、益气温阳法本证不常见。证见肺心脾阳气虚弱,痰饮壅滞,咳喘,心下痞满,面色黧黑,身肿等证,代表方为木防己汤或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对虚实错杂、寒热兼见的膈间支饮,包括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水肿等有上述见症者,以本方加减,可收良效。虽为罕见,且预后不良,但在用西药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下,只要切中病机,本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效。

真实案例

马孝小(花名),女,4岁,咳嗽4个月,白天、夜间均有咳嗽,咯黄、白相间痰,浊涕,纳可,睡眠欠佳,稍磨牙,大便干,2日1次,小便正常,脾气大,时汗出,易感冒。已看西医、中医3个月,未见好,后经人介绍找到儿科专家成教授,详查:咽充血、舌红苔黄、脉数,适用宣肺化痰、淸热安神中药:桔梗7g前胡7g紫菀7g百部7g冬花7g地龙7g莱菔子7g瓜蒌7g浙贝7g茯苓7g远志7g辛夷7g黃芩7g生甘草3g等,10剂药,痊愈。后调理体质中药20剂,数月不感冒。

名医介绍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o.com/jbzl/256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