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 > 疾病症状 > 伤心武汉男子去了趟这里后,脚气竟然长

伤心武汉男子去了趟这里后,脚气竟然长

小伙伴们都知道,脚气一般是长在脚上或手上。可最近,医院检查,发现脚气竟然长进了他的耳朵里。邪了,难道脚气也长了脚,自己跑到他的耳朵里了?

今年43岁的张先生(化名)家住汉西。最近半个月来张先生总是觉得耳朵闷闷的,像是什么东西堵住了耳朵,有时还有些疼痛。张先生纳闷:难道是耳垢堵住了耳朵?可是前不久才掏过耳朵啊。张先生自己在家拿着挖耳勺掏了好几次,可是也没掏出什么东西,听力反倒越来越差。烦心不医院就诊。

医生用电耳镜往张先生耳朵里一看,发现他的外耳道里长了不少白色的菌丝。原来张先生是患上了真菌性外耳道炎。

好好的耳朵,怎么会有真菌跑进去?医生仔细询问了张先生,发现张先生并没有脚气病,也没有摸完脚又掏耳朵的习惯,不过张先生有时会到洗浴中心洗澡,洗完澡总是会让师傅“采耳”,掏一下耳垢。一个月前,张先生正好就去“采”了一次。

“应该就是‘采耳’时器械消毒不严格,带进了真菌”。医生解释说,不少洗浴中心会提供掏耳朵的服务,不过掏耳朵虽然舒服,却有不小的隐患。洗浴中心人流量大,患有脚气病的顾客携带的真菌可能会将毛巾、拖鞋污染,在这样的环境中,采耳师傅双手和使用的器械可能沾染上真菌,如果掏耳朵的器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很有可能将菌丝带进外耳道。外耳道环境温暖潮湿,适合真菌生长,引发真菌性外耳炎。

掏耳朵的习惯不少人都有,有人可能在家自己掏一下,有人则喜欢在街边或者洗浴中心请人掏耳朵,医生表示,不管是自己掏还是别人掏,都要保证器械消毒和力度适中。

“外耳道的环境适合真菌生长,如果掏耳工具消毒不严格,真菌就可能在耳朵中安家落户;另外外耳朵的皮肤非常敏感,力度稍大就可能弄破皮肤,造成感染,而且如果掏太深可能会弄破鼓膜。”医生说。

医生提醒

有脚气病的人在接触脚之后不要掏掏耳朵,以免交叉感染。耳垢较多时,可以用棉签在外耳道浅处轻轻转动,沾出耳垢;如果耳垢较深或者堆积成耳结,切莫盲目掏取,医院由专科医生用药物软化溶解之后,再用严格消毒的工具掏取。

入夏后,气温升高,加上今年潮湿多雨,不少人得了脚气病:

跑鞋穿10天不换男孩脚气复发引发丹毒

16岁的吴铭正在上高二,每天上学就是运动服加跑鞋。前段时间,爸爸从美国给他带回一双限量版名牌跑鞋,他每天都舍不得换。连续穿了10天,脚趾起了许多小水疱,他知道自己的“脚气”复发了。自己在家擦了点药,痒狠了就使劲地抠,直到抠破皮。前天上午,吴铭突然高烧39.5℃,走路一跛一拐,低头一看,左脚背肿得像个馒头,摸起来还有些发烫,轻轻一碰就疼。医院求诊,经皮肤科检查确诊为丹毒。

医生说,丹毒是“脚气”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毛细淋巴管炎。湿闷天气适合真菌细菌滋生,正是脚癣高发时节。连续多日穿同一双不透气的鞋,真菌在脚汗的“滋养”下大量繁殖,一旦抓破皮,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就趁机“钻”进去,沿淋巴管上行引起炎症感染,严重者还会造成周边血管发炎,甚至肿成“橡皮腿”。因此建议梅雨季少穿运动鞋这类不透气的鞋子。

医生提醒

进入梅雨季后雨水明显增多,市民蹚水后一定要及时把脚洗净擦干,一旦脚上有小伤口,脏水里的细菌就会“顺势而上”,引发丹毒。

宝宝出生后给奶奶带竟被传染患上脚气

陈女士家住汉口,儿子欢欢6个月。近日,欢欢特别爱蹬脚、无故啼哭,刚开始陈女士没在意,后来,欢欢夜间哭的时间越来越长,陈女士仔细检查发现,原来孩子脚趾缝出现脱皮、长小水泡、流水等症状,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宝宝患上了脚气,又称足癣。

原来欢欢出生后,洗澡、换尿布、哄睡觉等都由奶奶负责,而奶奶患足癣多年,一直没有治疗。足癣传染到手上成手癣后,再护理宝宝从而造成传染。通过治疗,目前欢欢的情况已好转,夜里也睡得安稳了。

医生提醒

一些老人患足癣觉得没大碍不去治疗,但传染给孩子却危害不小,轻则引起足部瘙痒,全身多发癣菌疹,重则细菌还可能从破口处进入体内造成感染,从而引发丹毒,非常麻烦。如果不及时医治,小病恐会成大病。夏季是手足癣高发季,市民如出现脚部脱皮、长水泡、瘙痒等症状,应及时治疗。

如何避免脚气传染给家人

脚气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脚气发作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在公共浴室洗澡,穿公用拖鞋,用公用毛巾间接接触感染,浴足时使用了消毒不严的足癣患者的脚盆等。

患者不够重视脚气治疗也是导致该病普发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认为它是“小病”,不去治疗而导致长期不愈。另外,免疫功能低下或伴有其他疾病,如老年体弱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也是脚气病的高发人群。

不正规治疗易加重复发

每个人所患脚气有不同类型,需要对症治疗,如出现脱皮、裂口子,用药要以霜剂、膏剂为主;出现患处渗水,就不能用刺激性过强药物,而要先将患处处理稍干些再治疗。有的人情况可能复杂些,更要根据具体情况用药。

一些患者在治疗上存在许多误区:有的人在痒得忍受不了时才去就诊;有的人随便选择一种药,病情稍有缓解或减轻就停药不用,患者频繁更换不同药品反复试用,有的人轻信偏方,结果往往却适得其反,容易使病情反复发作。

注意卫生才能减少传染

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如果不注意,不但可能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引发自身传染和激发感染,同时还可能传染给密切接触的家人。

脚气发作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引发体癣、股癣、甲癣(灰指甲)、手癣等。人们往往忍受不了奇痒而抓挠,也会继发细菌感染。夏季脚癣患者还可能因为体内抵抗力下降造成全身的系统感染,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怎样才能减少传染?脚气的传染性并非很强,主要是密切接触者容易被传染。所以,个人应注意卫生,勤换袜,不要穿不透气的鞋,保持脚部干燥,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如果患有脚气,自己用过的鞋、袜、洗脚盆等都可能存在致病的真菌。如果患上脚气,要积极治疗,不要和家人公用毛巾、拖鞋、脚盆等,以免传染他人。

想断根,重在坚持治疗和预防

患上脚气的人,真菌长期寄生,所以需长期用药才能将其消灭。脚气治疗用药一般需要4周以上时间,但病人一般在使用1~2周后稍有好转就停止。虽然此病很顽固,但并非不可以根治,只是目前大多数患者对药物依从性较差,而且患者重视擦抹外用药物,而忽视了口服药物治疗,容易出现再次感染。外涂药物见效快,但口服药物作用会更持久,所以建议脚气患者在治疗时最好外用抗真菌药加口服药物。

想要不再复发,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脚癣患者尽量避免直接用手去抓患病处。

修甲刀最好是分开使用,经常将修甲刀放在太阳下晒,或用开水烫,因为多数真菌是不耐高温的。

平时穿的鞋子要保持干燥,不要长时间穿一双鞋。

家里有脚癣患者,要注意不要错穿彼此的鞋袜。

洗脚的毛巾要单独使用。

专家教你不花钱就远离脚气

梅雨季,也是脚气“爆发”的时节。不少人都为脚气苦恼,但如果做好预防,不花钱就能治好脚气,不用药就能远离脚气。

脚气的“罪魁祸首”是真菌

脚汗多、鞋子不透气都可能导致脚气

说起怎么预防脚气,首先还是要从脚气的原因说起。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高温、高湿度的环境里,真菌就容易快速繁殖。

理论上,真菌最喜欢的温度在25℃左右,和人四肢末梢的温度差不多,所以,我们的手脚都是适合真菌繁殖的地方。另外就是湿度上的因素了,于是,一到温暖潮湿的梅雨季节,脚气就很容易出现。

真菌存在于哪里呢?在我们的周围,真菌是很常见的,可能存在任何地方。有的患者会有疑问:“我得了脚气,要不要用香皂洗脚,来帮忙‘消毒’?”其实,从真菌的存在范围就可以想到,接触到真菌是难免的,这种“消毒”并不是关键,防治脚气的关键,是在保持手脚清爽干燥的环境上。

目前,得脚气的还是以年纪大的人居多,多见于20~50岁人群,其中多是男性,但是小朋友也有不少。脚汗多、鞋子不透气;手脚创伤;洗脚太频繁……这些都是可能导致脚气的原因。

洗完脚要擦干“脚丫丫”

保持清爽干燥就能远离脚气

曾经有位老太太患脚气多年,每年梅雨时候都会因为脚气感染,得了“丹毒”导致高烧而被送急诊。不仅老人自己受苦,家里人也有点吃不消。

医生给这位老太太做检查,发现她的脚比较胖,穿鞋经常是“闷牢了,不透气”,就专门帮她开了个“药方”:脚不要洗太多,每次洗完要好好擦干,尤其是脚丫丫里面,一定要擦干。到了梅雨季节,还要注意用棉花撑开脚趾缝透气,这样,最大限度地保持脚部清爽干燥,来防止出现脚气的情况。

这个方法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效果还是挺明显,这几年,就没怎么见老太太来看脚气了。

除了最重要的保持清爽干燥,还有就是别穿别人的鞋袜。有研究认为,是否容易感染脚气,还和DNA有关,有的人体质比较容易感染,有的人就相对难感染上。不管容不容易感染,避免使用公共场所的鞋子,都对防止脚气有一定的帮助。

脚上的皮肤出了问题,是不是脚气,有时候连医生也不能一眼看出来,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所以,如果大家怀疑自己得了脚气,最好还是找医生看一下,不要随便在家里涂点药膏,免得耽误病情。

医生特意编了个顺口溜,来大家告诉预防脚气的重点:手足癣,很常见,不可怕;不要抓,常洗脚,保干燥;有问题,找医生,皮炎平,无极膏,莫乱用;脚丫要擦干,脚气远离你我他。

觉得实用就点ZAN!

三步教你置顶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o.com/jbzz/182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