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万。听力残疾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有效预防听力残疾,从源头上避免听力残疾的发生,对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听力残疾预防工作。从年起,将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推动《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年)》《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的贯彻落实,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年“世界听力日”主题的建议,特将第19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全面推进全人群和生命全周期的听力残疾预防;大力宣传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命周期预防听力残疾的手段、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听力残疾的防控体系;大力宣传耳科及听力保健科学知识,增强民众爱耳护耳意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全面营造关爱、帮助听力残疾人的社会氛围。
哪些习惯会损害听力
1、过度摄取咖啡因,容易导致耳鸣、耳痛等症状,长期如此会增加听力下降的几率。
2、长期用耳机听音乐,特别是在睡觉前忘了取耳机,或是在噪音大的环境戴耳机听音乐,这些坏习惯会导致听的时间加长、听的音量增大,时间长了会引起听力减退,甚至是噪音性耳聋。
3、不做防噪措施长期生活在噪音比较大的环境里,对听力有很大的损害,甚至导致失聪。如果是职业需要,那就更需要每天都做好防噪的准备,不能因为麻烦而有所疏忽。
4、过度喝酒,长期无节制饮酒会产生慢性酒精中毒,导致听力器官衰退,可能发展成为神经性耳聋。
5、长期吸烟,吸烟会造成动脉硬化。但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的,尤其是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供应内耳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甚至会直接造成耳聋。
6、经常掏耳垢,很多人都为了舒服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耳垢就好像是耳朵里的湿润剂,具有抗菌功能,同时将灰尘、虫子等挡在外面。常用棉签或者指甲掏耳垢,会把细菌和耳垢推向更深处,对耳朵听力不利。
7、不注意用耳卫生,时刻保持耳朵清洁,可以避免各种耳部炎症,例如中耳炎、耳道炎等。平时游泳后注意擦干耳朵,掏耳时注意不要使耳朵破损,这样都可以有效地避免耳炎发生。
很多人在听歌的时候喜欢把音乐调的很大,觉得这样很享受。然而,高音量的音乐会损伤听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一些平常的习惯却有可能导致耳聋的罪魁祸首。医院郭长凯教授建议大家及时纠正以上7个坏习惯,别让这些习惯再伤害你的听力。
哪些药品会影响耳部健康?
早在年,卫生部就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阿斯匹林、红霉素等30种药物,按规定孕妇及6岁以下的婴幼儿严禁使用耳毒性抗生素。这类药物叫做“耳毒性药物”,医院郭长凯教授指出,以上药物会缓慢损害听力,且这种耳聋很难再恢复听力,需特别警惕。
耳毒性药物对幼儿的伤害尤其大,成人耳朵早期中毒时,会出现耳鸣等症状,立即停药后,即可纠正中毒症状,但婴幼儿不会。此外,孕妇也是最易被伤害的人群,若用了耳毒性抗生素,药物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内耳,造成听神经的损伤,导致孩子先天性药物耳聋。
而且,药物对耳朵的毒性不是立即就能表现出来,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几天后出现耳鸣等问题,有些人几个月后才出现症状。临床上,耳聋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逐渐加重,半年后逐渐稳定。郭长凯教授提醒,吃完药后如果出现耳鸣,应立即停药。以下常用耳毒性药物服用需谨慎:
1、氨基糖甙类抗菌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等。
2、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粘菌素B等。
3、水杨酸盐:阿司匹林、非那西汀、APC、保泰松等。
4、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
5、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
6、中药: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
7、其他:奎宁、氯奎、心得安、肼笨达嗪、胰岛素、碘酒、洗必泰等。
为什么感冒会诱发中耳炎?
很多人都会发现只要感冒了,稍微不注意就会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人体的解剖结构,每个人鼻腔的后面两侧都会有一根咽鼓管和耳朵相通。平时咽鼓管有维持中耳气压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的作用。
成年人,咽鼓管长约3.5厘米,耳朵这一头高,鼻咽部这一头低,而且常处于塌陷状态,只有在打哈欠和咀嚼的瞬间才开放,所以成年人鼻咽部的病原体并不容易进入中耳。而儿童咽鼓管较成年人短、平、宽,相对来说,患中耳炎的概率大大增加。
而许多儿童都是在感冒后期突然患上急性中耳炎,这与小孩在感冒时擤鼻涕和睡眠质量有关。家长给孩子擤鼻涕时,捏住鼻子的两边,擤鼻涕容易导致分泌物堵塞耳咽管,而正确的做法是堵住一边的鼻孔,另一边自然地擤出鼻涕。
第二就是因为感冒的时候还会引起孩子咳嗽,一旦咳嗽睡眠就不是很好,这样就会导致内耳血管痉挛供血不足,从而影响听神经,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耳朵疼的现象,如果此时不注意的话,医院治疗再过段时间就发展成中耳炎了。医院郭长凯教授提醒如有以下症状需引起重视:
1、耳痛
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2、耳鸣
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3、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是体检时被发现。
如何远离中耳炎,听听专家怎么说!
1、掏耳朵要注意
千万不要用尖锐的器物掏耳朵,比如钥匙、指甲等,像这些东西比较尖锐很容易划伤耳朵眼内的皮肤而导致感染,从而引发炎症。
2、远离噪声
噪声是很容易伤到耳朵的,耳膜受伤后,如果再掏耳朵不注意,就容易感染了。声音嘈杂的地方少呆,避免不了的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装备,耳塞,棉花等东西,可以减少伤害。
3、注意临近器官的影响
鼻和咽部的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增殖腺炎等常会并发中耳炎。为了保持中耳的健康,还必须注意治疗这一类疾病。
4、掌握正确的游泳方法
游泳是人们喜爱的一项运动,但是如果掌握不好,也有可能导致中耳炎。游泳时一定要掌握用口吸气,用鼻出气的基本方法。跳水的时候,最好屏住气或作呼气动作;潜泳时不能有吸气动作,也不宜吞咽,因为吞咽时咽部压力降低,也可以将水吸入鼻咽部。此外,医院郭长凯教授提醒有中耳炎或中耳炎痊愈不久的人,不应游泳。当呼吸系统有急性感染时,咽鼓管的抵抗力降低,也暂时不要游泳。
5、预防伤风感冒
大部分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的感染而引起的,这种感染多半发生于感冒的时候。因此,预防伤风感冒,就能减少发生中耳炎的机会。伤风感冒,人人都患,事实上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导致中耳炎。因此,对伤风感冒只要调理得当,是可以避免发生中耳炎的。
6、积极预防急性传染病
儿童时期一些急性传染病经常会并发中耳炎,如麻疹、脑膜炎、腥红热、中毒性菌痢、肺炎、流感等病后期容易引发中耳炎。除了这些疾病使儿童身体抵抗力降低,为鼻咽部的细菌入侵创造条件以外,中耳的感染也可以通过血液引起。所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和早期治疗,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也能减少发生中耳炎的机会,是中耳炎预防的有效手段之一。
哪些疾病会导致耳聋?
耳聋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得比较常见,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对于耳聋要引起重视,积极治疗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那么生活中哪些疾病会引起耳聋呢?下面请专家为大家作个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多了解耳聋:
1、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是当今最常见的致聋性疾病,其致聋机理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血液粘滞性升高,耳内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2、遗传性肾炎,各类肾病,透析与肾移植患者多有听力障碍,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低血压所引起的内耳液体渗透平衡失调、血中尿毒和肌酐升高、低血压与微循环障碍、免疫反应等体内外多种困素综合有关。
3、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该种病变可波及耳蜗血管,使其管腔狭窄而导致供血障碍。
4、原发性与继发性神经病变:因其可累及螺旋神经节细胞、螺旋神经纤维第VIII脑神经、脑干中的各级听神经元及大脑听觉中枢发生退变所致。
5、甲状腺功能低下:尤其是地方性克汀病患者耳聋极为普遍,因其严重缺碘所致。胎儿耳部结构发育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使然。
突发性耳聋应该注意的关键事项
突发性耳聋是指72小时内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明确病因,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由于病因不明确,因此治疗上面就没有什么特效药,只能是根据引起突聋的可能病因来治疗,常规用一些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消肿抗炎的激素配合高压氧等治疗措施。往往发病时间越短的及时治疗了的恢复的可能性大约是70%,超过两周以上才治疗的大约只有30%能恢复。当然也有部分患者没有经过治疗三个月到半年左右听力有自行改善的。以下是突发性耳聋应该注意事项?
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
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
少一个发病因素。
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
意这一点。
4、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
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耳聋。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好耳部保健?
耳朵是心灵的窗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常保健耳朵,不仅对听力,对于身体健康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按摩耳朵可以疏通经络,调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增强代谢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具有镇痛、镇静、消炎、止咳、发汗、退热、催眠等功效,能防治感冒、疼痛、神经衰弱和失眠等疾病。具体方法如下:
1、揉耳廓。两手拇指、食指相对,从耳郭上端向耳垂呈螺旋形揉捏,反复几遍。从耳轮、耳中带、耳根带3条路线进行,各揉20次,直到耳郭发热为止。
2、插耳孔。用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快速有节律地鼓动30次。然后将两食指插入两耳孔,将外耳道完全堵塞后突然拔出。共做30次。
3、摩擦两耳。两手掌互相摩擦至发热,用手掌握揉两耳,促使耳朵四周气血充分流动,直到两耳发热为止。
4、点捏耳穴。用食指指甲点捏两耳与健身防病有关的穴位数遍,有轻微感觉即可。若是记不清穴位,可将耳郭的凹凸部位普遍点捏。遇到敏感点时要重点点捏,可起到针刺穴位的作用。
5、搓耳根。用拇指指腹由耳垂后的翳风穴,向上推至耳上端,食指接着由耳前上方向下,至耳垂前。反复搓10~15次。
6、双拉耳廓。两手拇指与食指屈曲,捏住耳下端至软骨,先向外侧牵拉耳郭之外耳道
有微痛感,再有节奏地向外下方微微振动,反复50次以上。
掏耳朵为什么对耳朵不利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粘液状物质,它可粘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等等,因而我们看到的耳屎不单纯是耵聍腺的分泌物,耵聍对人的耳朵有一定保护作用。它可以覆盖在外耳道皮肤表面,防止皮肤干裂和粘附灰尘,预防感染,而且万一耳道进水,它还可以起到防止作用。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经常掏耳朵对健康是有害的,具体表现在: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4、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
如何保护耳朵健康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2、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3、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引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性药物,因此,避免滥用这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过敏史者更应慎用此类药物。
4、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音。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音会损害听毛细胞,损伤内耳,从而导致噪音性耳聋。工厂的噪音会导致职业性的噪音性耳聋,卡拉ok等噪音很大的娱乐场所应尽量不去,另外也应避免长时间听耳塞,否则会引起听力减退。
5、经常按摩耳朵。按摩可促进内耳血按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血液循环,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插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抽出,如此连续做10次。
6、不要经常性地掏耳朵。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7、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疾病。这类疾病可能会引起耳朵的病变。
耳部有问题时该怎么办
当您耳部出现不适时,如听力下降、耳部疼痛、耳鸣、耳闷、眩晕、耳流脓性分泌物、新生物等症状时,医院而且最好医院及时就诊。医生常常根据患者的主诉(主要不舒服的症状及做出最初步的判断),因此患者所提供的疾病症状很重要。患者就诊时应简要和有重点地描述耳部的症状,如:耳部主要的不适症状,发生的时间,就诊前都效果如何。描述耳部疼痛做了哪些检查和相应的治疗时应告诉医生耳部疼痛之前是否有感冒、乘坐飞机和外伤史,疼痛的性质和持续时间,是否合并耳流脓及血性分泌物等;听力下降是否突发或渐进性的,是否伴有耳鸣和眩晕,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是否接触强噪声或是否使用耳毒性药物,噪声环境工作,血糖血压和血脂情况;耳鸣的持续时间、性质和音调,是否与脉搏频率同步等,是否失眠、是否有焦虑或抑郁病史;如外耳道流分泌物,其量、性状(如脓性、血性)、是否有异味,是否有面瘫、发热、头疼、是否已停止流脓(干耳)以及是否伴有恶心呕吐等;眩晕是否为旋转性,有无颈椎病史,是否与头部变动有关,是否有心血管病史等;耳部或耳周出现包块的时间,生长速度,是否有血性分泌物及疼痛等。另外,别忘了把既往听力、耳镜图和CT片等原始资料带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