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最近怎么喊你你都不理我?大概是耳屎太多了,很久没有掏耳屎了。可是,耳屎多真的会影响听力吗?耳屎对人体到底是好还是坏呢?掏耳朵是生活中很多人的习惯,耳道中传来的那种酥麻麻的感觉让人通体舒畅,以前老理发师傅都有一手掏耳屎的好功夫。可是,你们真的了解耳屎吗?
耳屎是怎么来的?
耳屎在医学上有一个文艺的称呼——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出来的一种正常分泌物与灰尘、皮屑混合而形成的。
分为干性与油性两种:一类干性耵聍,一类湿性耵聍。
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干性的,呈片状存在于外耳道内。
有些人的耳朵油脂分泌特别旺盛,所以分泌出的耳屎就油油的、比较粘稠,有的凝聚成团,有的会流出耳外,俗称「油耳」。
无论是干性还是油性耳屎,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耳屎的性状受遗传因素影响,一般来说,黄种人干耳多,而白种人、黑种人则多为油耳。
耳屎真的是“屎”?
很多人因为耳屎带有一个“屎”字,就将其与大便等同起来——
①没有任何作用
②掏得越干净越好
于是,双手总是不受控制似的,隔三岔五地就给耳朵“搞搞卫生”,认为掏掏更健康。其实......
对于耳朵来说,耳屎其实是耳朵的保护伞,一直在默默无闻地保护着耳朵,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你别赶我,我的好处多多
1.抵抗细菌、病毒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赋予外耳道抵抗细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2.阻挡异物入侵耳内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润外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茸茸的细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挡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挡住昆虫进入外耳道。
另外,耳朵不小心进水时,耳屎还可以阻挡脏水的侵入,并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3.保护鼓膜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能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耳道深处的鼓膜不致变干,从而使鼓膜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耳屎好处那么多,但是有时候耳朵痒,感觉耳屎很多,所以要不要掏呢?
耳屎,去还是留?
不管你是干性还是湿性耳屎,除非有不适症状,否则不需要处理。首先,耳道本来就有天然的自净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能够自行排出。比如在我们说话、吃饭、打呵欠时,耳屎会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悄悄地从耳道里溜出来。其次,频繁掏耳朵坏处多。
比如:
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
外耳道受刺激,引起病毒感染,发生外耳道乳头状瘤。虽说一般情况下,这种肿瘤都属于良性,但是其实也有2%的恶变率。
频繁掏耳朵,会加快“耳朵死皮”脱落,会让耳屎越掏越多,耳朵越掏越痒。
不小心捅破耳膜,导致听力下降,甚至是丧失听力。
所以,别手贱,不要有事儿没事就去掏耳朵。但是,若平时耳朵痒了、耳屎多了,那掏掏倒也无妨。
自行掏耳,下面5点你要注意了!
①失去“保护膜”:频繁掏耳,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除掉了这层“保护膜”,容易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甚至会听力下降。
②外耳道或鼓膜损伤:用挖耳勺、牙签、火柴棒、指甲等硬物清理,若用力不慎易导致外耳道损伤甚至出血、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造成耳朵疼痛难忍甚至听力减退。还可能刺破鼓膜丧失听力。
③耳屎不出反进: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反将耳屎往里推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可腐蚀耳道皮肤,引发炎症。
④耳屎更多:经常掏耳朵,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
⑤避免到外面的休闲场所掏耳朵,这些掏耳工具是公用的,卫生没有保障,力度也无法保证。
掏孩子耳朵你要当心了
这里要着重提醒一下各位家长们,不要随便给小孩子掏耳朵。小孩子外耳道的皮肤娇嫩,不易操作,用棉签或牙签去掏易致外耳道的皮肤受损引起炎症。更有甚者可损伤鼓膜,使听力下降。
如果想清洁耳朵,可以用湿毛巾简单地给孩子擦擦外耳就可以了。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挖耳屎,如发现孩子耳道内耳屎块较多或听力不好,要及时就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