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妈妈们来咨询,日常生活中怎样护理宝宝的耳朵?宝宝耳朵有耳屎能不能掏?
怎样防止液体进入宝宝耳朵?
1喂奶时…
每次喂奶后都应将宝宝竖抱起来,靠在自已的肩上,轻拍宝宝背部,将吸入胃内的气体吐出避免溢奶。吃完奶以后尽量侧卧,一旦溢奶,可以避免流入耳内,并及时清理溢奶。
2洗澡时…
给宝宝洗澡时,让宝宝面部朝上,用一只手托住宝贝的头、颈部,同时用拇指和中指分别压住宝贝左右耳廓,使耳廓覆盖住外耳道,以防水流进耳道。洗完澡以后及时清理耳廓内的水。
3哭闹时…
宝宝躺着哭闹时,如果流出很多眼泪,妈妈要及时擦净宝宝脸上的泪水,防止眼泪顺着脸颊流入耳道。
注意:
洗澡水、奶水、泪水如果经常进入宝宝的外耳道,使耳内的耳屎软化、膨胀,会引发外耳道炎。另外,宝宝外耳道进水后很容易带入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宝宝耳朵发生意外处理方法
1耳朵进水
当宝宝耳朵进水后,妈妈固定好宝宝的头,防止他晃动,用消毒棉签轻轻吸干宝宝外耳道内的水。切不可让棉签进入宝贝外耳道过深,以防伤到宝宝的鼓膜。
2小虫飞入耳道
夏天飞虫很多,宝宝户外活动增加,有时小飞虫会飞进宝宝的耳道里,使宝贝很难受。这时宝宝不要慌张,让宝宝侧卧,飞入小虫的耳朵向上,滴入少许食用植物油,就会驱使小虫爬出。或带宝宝进入光线暗的环境,用手电筒照射飞入小虫的耳朵,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使小虫飞出。
切记:
不能用棉签去够小虫。这样容易使小虫越爬越深,给取出小虫造成更大困难。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小虫还是没有出来,医院请医生帮忙。
3耳朵进入异物
淘气的宝宝,有时会将手里玩的小珠子或吃的糖豆、花生米塞进耳朵,此时妈妈不要自行处理。这些小东西是圆的,表面又比较光滑,没有合适的用具很难取出来。一旦弄不好,异物越捅越深,甚至伤到宝宝的鼓膜。最好医院,请耳科医生处理。
宝宝的耳屎能不能掏?
1宝宝的耳屎呈浅黄色片状,也有些宝宝的耳屎呈油膏状,附着在外耳道壁上,耳屎是外耳道皮肤上的耵聍腺产生的一种分泌物,医学上称为耵聍。无论哪种耳屎,都有润滑耳道皮肤、沾黏异物、防止水分进入的作用。2妈妈不要随意给宝宝掏耳朵,因为,宝宝的外耳道皮肤很娇嫩,掏耳朵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发生感染。一般来说,这些耳屎在宝宝吃奶时,随着面颊的活动而松动,并会自行掉出。如果形成了较坚硬的耵聍栓塞,医院请医生滴入耵聍软化剂,用专门器械取出。3如果是油性耵聍流出宝宝耳外,妈妈可以用棉签蘸3%双氧水、4%硼酸酒精,轻轻卷擦外耳道分泌物。卷擦过程不可将棉签探入耳道过深。黄色、粘稠分泌物的判断
1油耳屎
分泌油耳屎的宝宝排出的呈棕黄色、油性粘稠物质,在尚未干燥后就已积满在外道眼里,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团。它的表现通常是宝宝爱自己抓耳朵,没有别的异常反应。平常尽量注意避免耳朵进水及粉尘等刺激。
2中耳炎
当宝宝耳道有黄色分泌物流出,并且有臭味,宝宝哭闹不安、搔抓耳朵、摇头、听力下降或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那么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妈妈要及早发现,医院治疗。
3耳朵湿疹
有些宝宝患湿疹除了面颊部、头部有皮肤红斑、丘疹、糜烂、结痂等损害外,他们的耳朵和耳道等处也有相似的湿疹,有时会有黄色液体流出来。患这种过敏性皮肤疾病的宝宝,往往会因为奇痒、有烧灼感而哭闹。经常抓挠耳朵,睡觉不安稳。妈妈要注意,保持宝宝外耳道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皮肤而导致感染。积极治疗湿疹。
封面宝宝:小帅哥柚子
宝宝生日:年2月19日
妈妈寄语:人生路漫漫,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