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立
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耳屎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下颌运动,借助耳道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再干燥成痂、自动排出
如果自己挖耳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一是最好用棉棒,轻轻在外耳道口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耵聍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铁扦等尖锐物挖耳而且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间隔可适当短一点最后,医生提醒,如果“湿性耵聍”还伴有异味,就可能是耵聍腺细菌感染,最好到医院就诊
不过,不是所有人的耳屎都可以“置之不理”外耳道炎临床表现的这种情况是生理性的,属正常现象,但有湿性耵聍的人如果长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因此,最好到医院请专科医生使用专门器械取出
挖耳朵这个看似平常的小动作,却可能对耳朵健康甚至听力都有损害耳科专家目前又为耳屎(耳垢)“正名”,耳屎不是坏东西,如果不是患有“油耳”,挖耳朵绝对不可取
耳屎,学名为耵聍,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的黏稠液体,耳屎可以起到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的作用,并能发挥抑菌和杀菌的生理功效此外,耳屎还能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保护我们的鼓膜
说起挖耳朵这种坏习惯可能诱发的耳朵疾病,其实根本不是耸人听闻挖耳朵时尖锐的挖耳器具或粗暴的挖耳方式,经常会引起外耳道的损伤外耳道炎怎么检查甚至出血如果挖耳朵时用力过度,还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鼓膜,长期反复刺激可引起外耳道充血、肿胀,细菌也就乘机而入而且,由于挖耳朵时经常来回刮,还会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会形成外耳道疖肿和外耳道炎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